文言文《孔文举年十岁》随父到洛全文翻译
《孔文举年十岁》是一篇文言文,讲述了孔融小时候随父亲到洛阳拜访当时很有名气的李元礼,孔融机智地回答了李元礼的问题。下面是这篇文章的原文和翻译:
原文:
孔文举年十岁,随父到洛。时李元礼有盛名,为司隶校尉。诣门者,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。文举至门,谓吏曰:“我是李府君亲。”既通,前坐。元礼问曰:“君与仆有何亲?”对曰:“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,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。”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。太中大夫陈韪后至,人以其语语之。韪曰: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!”文举曰:“想君小时必当了了!”韪大踧踖。
翻译:
孔文举十岁的时候,跟随他的父亲来到洛阳。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,任司隶校尉;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、名流和内外亲属,才会通报。孔文举来到他家,对掌门官说: “我是李府君的亲戚。”经通报后入门就坐。元礼问道: “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?”孔文举回答道:“以前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,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。”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。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,别人就把孔文举的这番话告诉给他听。陈韪说:“小时候聪明伶俐,长大了未必出众。” 文举应声说:“您小时候,想必是很聪明的了。”陈韪听了感到非常的尴尬。
这段文言文主要描述了孔融(字文举)的聪明才智和应对能力。他通过巧妙地利用自己和李元礼祖先之间的关系,成功进入了李元礼的府邸,并得到了李元礼和宾客们的赞赏。后来,当陈韪对他的才华表示怀疑时,孔融又机智地反驳了他,让陈韪感到难堪。这体现了孔融的机智和善于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。
以下是一些词语解释:
孔文举(kǒng wén jǔ):孔融,字文举,东汉末期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。
李元礼(lǐ yuán lǐ):当时的一位司隶校尉。东汉末期著名学者、官员。
司隶校尉(sī lì xiáo wèi):汉朝时期的一种官职,负责监察地方官吏。
诣(yì):前往;到。
通:通报。
中表亲戚:指双方家长之间有亲戚关系的人。
谓:(wèi):告诉。
昔(xī):从前;过去。
先君(xiān jūn):指孔子。
仲尼(zhòng ní):孔子的字。
伯阳(bó yáng):老子的字。
师资之尊:(shī zī zhī zūn):指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学问,因此有了师徒关系。
奕世(yì shì):几代;数代。
此外,文中还有一些重要的语句和情节:孔文举随父亲到洛阳时,李元礼担任司隶校尉,名声很大。孔文举到达李元礼门前时,告诉门吏:“我是李府君亲。”通报后,他前往座位坐下。然后,李元礼问他:“君与仆有何亲?”孔文举回答说:“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,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。”